05.13 - ? ‘哪里哪里’
项目策划:高铭研

在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始创于1996年)开幕之前。有很多艺术家就已经开始自主寻找地方做些展览了。无论当时他们是抱着想表达亦或是想交流的心态去做这些展览。但可能更多的原因是当时主流体制的排斥,所以造成了必须自己找地方才能做展览的客观条件。若干年之后就算有了官方举办的上双,但是从那时候到今天依然存在着一段过渡期。所以出现了各种私人或是集体开创的替代空间(称为非盈利艺术空间),然后艺术家们开始有的策划主题,有的仅仅参与,但是都或多或少开始了层次丰富的自主自发性展览。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画廊各个民营美术馆拔地而起。然而就在这看似好景的时刻反而那些更自由独立的非盈利艺术空间却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大部分空间的关闭不仅仅在物理上关闭了场地,艺术家们对于展览的自主自发性也开始渐渐的消亡了。
今天是个看似丰盛实际及其缺乏层次的时代了,然而对于生存在这个生态里,做的事情也开始往“有效”这个目标开始发展。现在艺术家们接收到了各种指标各类订单,画廊的、美术馆的、艺博会的、藏家的。好像一个个有一种从在野到了入朝的感觉。有些东西得到了保障而有些东西却正在被消磨,渐渐消失。



中文